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
學生平常讀書、上課的精神專注程度和效率,皆與體適能有關,尤其是有氧(心肺)適能,一般而言,有氧適能較好的人,腦部獲取氧的能力較佳,看書的特久性和注意力也會較佳。
擁有良好體適能,身體運動能力亦會較好。身體活動能力較強或較多,對學生身心的成長或發展都有正面的幫助。
身體、心理、情緒、智力、精神、社交等狀況皆相互影響,有健康的身體或良好的體適能,對其他各方面的發展皆有直接或間接的正面影響。目前教育趨勢強調全面的居均衡發展,對於正在發育的學童,更不能忽略體適能的重要性。
教育要讓學童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和體驗互助合作、公平競爭和團隊精神等寶貴的經驗,從運動和活動中享受歡樂、活潑、有生機的生活方式,進而提升體適能。
學生時期對於飲食、生活作習、注意環境衛生和壓力處理行為習慣,能有良好的認知、經驗和態度,對於將來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深遠的影響。
由於機械化、科技化的結果,學生身體活動的機會和空間相對減少,缺少運動機會,導致學生體能衰退的現象。而國內肥胖學生比率介於15%
~ 20%之間,且有逐漸增加之現象。
身體活動量少且能量攝取增加,是導致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主要原因,以致肥胖會引發許多問題。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像高血壓、高膽固醇)早從學生時代已開始發現,學生宜早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正在發育的學生,需要規律適度的運動和營養來提升其體能,並促進其成長。
若培養學生良好體適能,就能符合現代人追求精緻教育、提升生活品質和促進健康的目標。因此,務必以恆心、毅力來從事增進體適能的活動,使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心肺適能,也可以稱為心肺耐力,是指個人的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提升心肺適能的重要性心肺適能較佳,可以使我們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可以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
以健康的角度來看,擁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肺適能可說是健康體能的重要因素,也是體適能運動的重點。
透過有氧運動可以使用運動者維持最佳心肺適能,且有益健康的維護,因此在這裡要介紹足以提升心肺適能的有氧運動。
此外,心跳率的測量心跳與運動強度關係相當密切,透過運動時心跳的反應,可以讓我們了解運動時身體的負荷。
測量心跳率時,將左手食指與中指置於右手橈骨動脈處,測量每十秒鐘的心跳數,再將此數乘以6,即成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每分鐘心跳次數愈多,代表運動強度愈強。
在參與有氧運動前,需要適當熱身運動以提高運動效果,並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熱身運動時,可以採用柔軟操或慢跑、走路等活動,直到身體有點出汗時,才進入有氧運動為佳。
有氧運動結束後,需透過緩和運動,使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並可以排除體內代謝物質,使體內較快恢復,也可以避免運動後的不適感。緩和運動可利用伸展操及走路等運動強度較低的運動方式實施。
有氧運動是有益於心肺適能的提升,凡是有節奏、全身性、長時間、且強度不太高的運動理想的有氧運動,像走路、 慢跑、有氧舞蹈、跳繩、上下台階、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都有助於心肺適能的提升。
每週至少要從事三到五天有氧運動。
運動時的強度以最大心跳率的60 - 80%為較佳,以運動時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依據。
在適當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20 - 50分鐘即可以改善心肺適能。
開始運動時,應依自己的健康和體能狀況從事適當運動,而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但應避免一次運動量太大,或運動負荷增加太多。
運動前,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水準;身體活動指數表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其作法是將自己運動時的強度、持續時間、頻率狀況化成分數,然後相乘,即是身體活動指數的總分,然後再和下表對照,就可以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
表:心肺適能評量與類別(總分數 = 強度 * 持續時間 * 頻率)
下表是一般人參與有氧運動的處方示例,參與者可以依自己的體能狀況適當調整運動負荷。
階段 | 最初階段 | 改善階段 | 維持階段 | ||||||||
---|---|---|---|---|---|---|---|---|---|---|---|
因素 \ 內容 \ 週別 | 1-2 | 3-4 | 5-6 | 7-8 | 9-10 | 11-12 | 13-14 | 15-16 | 17-18 | 19-20 | 20 以後 |
頻率 (次/每週) |
3 | 3 | 3 | 3 | 3 | 3 | 4 | 4 | 4 | 4 | 5 |
持續時間(分) | |||||||||||
熱身運動 | 5 | 5 | 5 | 6 | 6 | 7 | 7 | 8 | 8 | 8 | 8 |
主要運動 | 10 | 13 | 15 | 15 | 20 | 20 | 23 | 25 | 28 | 30 | 35 以上 |
緩和運動 | 5 | 5 | 5 | 6 | 6 | 7 | 7 | 7 | 7 | 7 | 7 |
總時間(分) | 20 | 23 | 25 | 27 | 32 | 34 | 37 | 40 | 43 | 45 | 50 以上 |
運動強度 (最大心跳率%) |
55 | 55 | 60 | 60 | 65 | 65 | 65 | 70 | 70 | 70 | 75 以上 |
除了上列運動外,也可以利用有氧舞蹈、跳繩、上下台階、或室內固定式腳踏車、原地跑步機等不需要寬闊場地的室內運動來進行,可以避免天候的影響。
提升肌肉適能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當肌力和肌耐力衰退時,肌肉本身往往無法勝任日常活動及緊張的工作負荷,容易產生肌肉疲勞及疼痛的現象。肌力和肌耐力 訓練原則與實施方法增進肌肉適能最佳的途徑是從事肌力訓練,也就是一般大家熟知的重量訓練。
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
指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 訓練前要做熱身運動。
- 使用重量器材或儀器前,要知道如何操作。
- 在個人能夠負荷之範圍內,逐漸增加負荷。
- 訓練過程不要閉氣原則上,上舉施力時吐氣,下放回原來位置時吸氣。
- 訓練要兼顧所有大肌肉群,使能均衡發展。
- 相同肌群之訓練項目勿排在一起,使訓練過之肌肉有充分時間休息恢復。
- 做槓鈴推舉或訓練時,需有人在旁保護以策安全。
- 不要過度訓練,過度訓練易造成傷害。
又稱靜態訓練,在一無法移動的物體上,所能施加的最大力量(如:推牆),使其肌肉長度不變而張力改變的訓練。
又稱動態訓練,肌肉施力收縮時,肌肉長度改變的一種訓練,一般配合啞鈴或槓鈴作為訓練器材,是最普遍的肌力訓練方法。
依訓練肌力和肌耐力目標的不同而有異,強度高對訓練肌力有效,強度低對訓練肌耐力有效。如右圖:肌力與肌耐力的延續性。要增強肌力,訓練要偏向肌力這端;要增強肌耐力,訓練則要偏向肌耐力這端。
肌力訓練每回合採3到6次反覆,做1到3回合。肌耐力訓練採20到50次反覆,做1到5回合。每回合中間至少休息2到3分鐘。
最多兩天實施一次,最少每週訓練一次。
使用比平常高的總訓練量有效地刺激肌肉,讓肌肉訓練而更強壯。 增加總訓練量的方法:增加重量或阻力(強度)。 增加反覆次數或回合數。反覆次數:在一重量負荷下所能作的連續次數。強度:指重量或阻力。 最大反覆次數:在一負荷下所能完成高次數,如15RM指最高可以做15次;1RM是指僅能完成1次的最大負荷(重量)。 回合或組數:在不同休息時間後所從事訓練的回合次數。總訓練量:強度乘以反覆次數何回合的訓練總合。
訓練過程中,肌肉會隨訓練而愈來愈強壯,因此需要調整負荷來促進肌肉的成長。
從大腿肌肉開始訓練,身體主要肌群訓練的順序。 下圖是身體主要肌群訓練的順序和運動動作範例:
肥胖乃指體內脂肪過多的現象。一般而言,男性體內脂肪量約佔體重10到20%,女性為15到25%,若男性超過25%,女性超過30%,則可稱為肥胖。體重過重是指超過正常體重10%以上者。
超重及肥胖的壞處:
- 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
- 影響外觀、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
- 降低體能和運動能力、增加成年後罹患肥胖的機會。
- 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運動和控制體重是一輩子的事運動時要能感受過程的愉快和舒暢;而且要鼓勵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活動機會, 使運動融入生活中。
重高指數 = 學生體重公斤值 ÷ 學生身高公分值 ÷ 重高常數
例:一位12歲男生,查表一得知重高常數為0.248,體重40公斤,身高150公分。
重高指數 = 40公斤 ÷ 150公分 ÷ 0.248 = 1.075查表二得知為正常體重範圍
表5-1國人的重高常數:依高美丁教授等
民國75至77年台灣地區國民體位測量身高與體重50百分位值計算依重高指數評估肥胖之準則
理想體重計算方式:
男:(身高(公分)- 80)* 0.7
女:(身高(公分)- 70)* 0.6
超重的計算方式:
例: 王小姐身高165公分,體重60公斤,她的理想體重 = (165 - 70) * 0.6 = 57公斤
體重仍然在正常-10%~10%範圍內(參考表三)
表一 | ||
---|---|---|
年齡(足歲) | 重高常數 | |
男 | 女 | |
3 | 0.150 | 0.142 |
4 | 0.154 | 0.149 |
5 | 0.161 | 0.155 |
6 | 0.169 | 0.165 |
7 | 0.177 | 0.171 |
8 | 0.188 | 0.183 |
9 | 0.200 | 0.192 |
10 | 0.212 | 0.210 |
11 | 0.225 | 0.232 |
12 | 0.248 | 0.250 |
13 | 0.270 | 0.277 |
14 | 0.294 | 0.286 |
15 | 0.309 | 0.286 |
16 | 0.325 | 0.297 |
17 | 0.333 | 0.299 |
18 | 0.342 | 0.308 |
19 | 0.351 | 0.314 |
表二 | |
---|---|
重高指數 | 體重狀況 |
<0.80 | 瘦弱 |
0.80-0.89 | 過輕 |
0.90-1.09 | 正常 |
1.10-1.19 | 過重 |
≥1.20 | 過胖 |
表三 | |
---|---|
肥胖 | 大於20% |
正常範圍 | 介於±10% |
體重過輕 | 小於10-20% |
瘦弱 | 小於20% |
- 肥胖的預防重於治療。
- 理想體重的控制計劃包括運動、飲食和行為改變法。
- 學生正處於發育階段,減肥時宜多於鼓勵運動,不要過於限制能量攝取,以免造成營養不良的現象。
- 最佳運動方式為有氧運動,因可維持較長的運動時間,不會太激烈且可以消耗較多的能量。
- 快走、爬樓梯、游泳、慢跑、球類運動等,都是體重控制的理想運動。
- 從事運動初期由於肌肉質量的增加,體重可能不會減輕, 但脂肪量會減少,因此實施運動減肥必須有耐心。
運動減肥 | 節食減肥 |
---|---|
1. 增加能量消耗 | 1. 減少能量攝取 |
2. 短時間較不會有減肥效果 | 2. 短時間即有減肥效果 |
3. 減少脂肪,維持或增加肌肉 | 3. 減少脂肪和肌肉質量 |
4. 促進健康,增加體能 | 4. 無法增進體能或健康 |
5. 積極鼓勵 | 5. 消極限制 |
6. 增加基礎代謝率 | 6. 降低基礎代謝率 |
7. 改善心理壓力、焦慮、沮喪、身體形象和自尊 | 7. 無法改善心理壓力、焦慮、沮喪、身體形象和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