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體適能指導
:::
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

體適能的定義及重要性示意圖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

體適能對學生的重要性可歸納為下列幾點:
1有充足的體力來適應日常工作、生活或讀書

學生平常讀書、上課的精神專注程度和效率,皆與體適能有關,尤其是有氧(心肺)適能,一般而言,有氧適能較好的人,腦部獲取氧的能力較佳,看書的特久性和注意力也會較佳。

2促進健康和發育 體適能較好的人,健康狀況較佳,比較不會生病

擁有良好體適能,身體運動能力亦會較好。身體活動能力較強或較多,對學生身心的成長或發展都有正面的幫助。

3有助於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身體、心理、情緒、智力、精神、社交等狀況皆相互影響,有健康的身體或良好的體適能,對其他各方面的發展皆有直接或間接的正面影響。目前教育趨勢強調全面的居均衡發展,對於正在發育的學童,更不能忽略體適能的重要性。

4提供歡樂活潑的生活方式

教育要讓學童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和體驗互助合作、公平競爭和團隊精神等寶貴的經驗,從運動和活動中享受歡樂、活潑、有生機的生活方式,進而提升體適能。

5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

學生時期對於飲食、生活作習、注意環境衛生和壓力處理行為習慣,能有良好的認知、經驗和態度,對於將來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深遠的影響。

定義

由於機械化、科技化的結果,學生身體活動的機會和空間相對減少,缺少運動機會,導致學生體能衰退的現象。而國內肥胖學生比率介於15% ~ 20%之間,且有逐漸增加之現象。
身體活動量少且能量攝取增加,是導致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主要原因,以致肥胖會引發許多問題。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像高血壓、高膽固醇)早從學生時代已開始發現,學生宜早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正在發育的學生,需要規律適度的運動和營養來提升其體能,並促進其成長。
若培養學生良好體適能,就能符合現代人追求精緻教育、提升生活品質和促進健康的目標。因此,務必以恆心、毅力來從事增進體適能的活動,使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心肺適能,也可以稱為心肺耐力,是指個人的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提升心肺適能的重要性心肺適能較佳,可以使我們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可以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
以健康的角度來看,擁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肺適能可說是健康體能的重要因素,也是體適能運動的重點。
透過有氧運動可以使用運動者維持最佳心肺適能,且有益健康的維護,因此在這裡要介紹足以提升心肺適能的有氧運動。 此外,心跳率的測量心跳與運動強度關係相當密切,透過運動時心跳的反應,可以讓我們了解運動時身體的負荷。
測量心跳率時,將左手食指與中指置於右手橈骨動脈處,測量每十秒鐘的心跳數,再將此數乘以6,即成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每分鐘心跳次數愈多,代表運動強度愈強。
在參與有氧運動前,需要適當熱身運動以提高運動效果,並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熱身運動時,可以採用柔軟操或慢跑、走路等活動,直到身體有點出汗時,才進入有氧運動為佳。
有氧運動結束後,需透過緩和運動,使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並可以排除體內代謝物質,使體內較快恢復,也可以避免運動後的不適感。緩和運動可利用伸展操及走路等運動強度較低的運動方式實施。

五個要領
1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是有益於心肺適能的提升,凡是有節奏、全身性、長時間、且強度不太高的運動理想的有氧運動,像走路、 慢跑、有氧舞蹈、跳繩、上下台階、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都有助於心肺適能的提升。

2運動頻率

每週至少要從事三到五天有氧運動。

3運動強度

運動時的強度以最大心跳率的60 - 80%為較佳,以運動時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依據。

4運動持續時間

在適當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20 - 50分鐘即可以改善心肺適能。

5漸進原則

開始運動時,應依自己的健康和體能狀況從事適當運動,而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但應避免一次運動量太大,或運動負荷增加太多。

活動指數

運動前,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水準;身體活動指數表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其作法是將自己運動時的強度、持續時間、頻率狀況化成分數,然後相乘,即是身體活動指數的總分,然後再和下表對照,就可以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

表:心肺適能評量與類別(總分數 = 強度 * 持續時間 * 頻率)

總分鐘
評量
類別
100分以上
非常活躍的生活方式
非常好
80-100
活躍和健康
40-08
可接受但可以再更好
普通
20-40
運動量不足
不好
20分以下
靜態生活方式
非常不好
有氧運動處方

下表是一般人參與有氧運動的處方示例,參與者可以依自己的體能狀況適當調整運動負荷。

階段 最初階段 改善階段 維持階段
因素 \ 內容 \ 週別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0 以後
頻率
(次/每週)
3 3 3 3 3 3 4 4 4 4 5
持續時間(分)
熱身運動 5 5 5 6 6 7 7 8 8 8 8
主要運動 10 13 15 15 20 20 23 25 28 30 35 以上
緩和運動 5 5 5 6 6 7 7 7 7 7 7
總時間(分) 20 23 25 27 32 34 37 40 43 45 50 以上
運動強度
(最大心跳率%)
55 55 60 60 65 65 65 70 70 70 75 以上
運動方式
步行
  1. 體型較差者、中老年人或是體重較重者,走路是比較理想的運動。
  2. 剛開始走路時,每次以尚可與同伴交談的運動強度為準走30分鐘,等過一段時期後,考慮在一個小時內,使自己走的距離比上一次更遠,以求增進運動強度。
步行示意圖
跑步
  1. 跑步運動時應以最大心跳率之60到80%的運動強度來跑,此時跑者的直接感覺是有一點喘,但還可以和同伴交談。
  2. 每次跑步時間以大於20分鐘為佳,隨著心肺適當的增加,可以愈跑愈遠,愈跑愈快。
  3. 跑步時,切忌一開始就太多太快,也不能用腳尖著地方式來跑,應以腳跟或全腳掌著地方式來跑。
跑步示意圖
游泳
  1. 剛開始從事游泳活動時,可以在水深及腰的游泳池內,利用「游一段、走一段」的方式,慢慢適應。
  2. 等游泳技巧進步以後,可以嘗試游較長的距離,然後休息或更換泳姿,以減少身體的疲勞。游泳時,儘量使自己的心跳率達到最大心跳率的60到80%,時間儘量達到30分鐘左右。
游泳示意圖
騎單車
  1. 騎腳踏車時,速度大約控制在跑步時的兩倍,此時的心跳接近最大心跳率的60到80%以此強度連續騎車30分鐘左右,就是相當理想的心肺適能運動。
  2. 騎車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避開交通繁忙、空氣汙濁、及路面不平的路段,車身應有反光標誌,以利來往車子的注意。
騎單車示意圖

除了上列運動外,也可以利用有氧舞蹈、跳繩、上下台階、或室內固定式腳踏車、原地跑步機等不需要寬闊場地的室內運動來進行,可以避免天候的影響。

定義

肌力與肌耐力的定義示意圖 提升肌肉適能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當肌力和肌耐力衰退時,肌肉本身往往無法勝任日常活動及緊張的工作負荷,容易產生肌肉疲勞及疼痛的現象。肌力和肌耐力 訓練原則與實施方法增進肌肉適能最佳的途徑是從事肌力訓練,也就是一般大家熟知的重量訓練。

1肌力

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

2肌耐力

指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3注意事項
  1. 訓練前要做熱身運動。
  2. 使用重量器材或儀器前,要知道如何操作。
  3. 在個人能夠負荷之範圍內,逐漸增加負荷。
  4. 訓練過程不要閉氣原則上,上舉施力時吐氣,下放回原來位置時吸氣。
  5. 訓練要兼顧所有大肌肉群,使能均衡發展。
  6. 相同肌群之訓練項目勿排在一起,使訓練過之肌肉有充分時間休息恢復。
  7. 做槓鈴推舉或訓練時,需有人在旁保護以策安全。
  8. 不要過度訓練,過度訓練易造成傷害。
訓練原則
訓練原則示意圖
1等長訓練

又稱靜態訓練,在一無法移動的物體上,所能施加的最大力量(如:推牆),使其肌肉長度不變而張力改變的訓練。

2等張訓練

又稱動態訓練,肌肉施力收縮時,肌肉長度改變的一種訓練,一般配合啞鈴或槓鈴作為訓練器材,是最普遍的肌力訓練方法。

3負荷強度(重量)

依訓練肌力和肌耐力目標的不同而有異,強度高對訓練肌力有效,強度低對訓練肌耐力有效。如右圖:肌力與肌耐力的延續性。要增強肌力,訓練要偏向肌力這端;要增強肌耐力,訓練則要偏向肌耐力這端。

4反覆次數與回合數

肌力訓練每回合採3到6次反覆,做1到3回合。肌耐力訓練採20到50次反覆,做1到5回合。每回合中間至少休息2到3分鐘。

5頻率

最多兩天實施一次,最少每週訓練一次。

訓練原則的定義
訓練原則的定義示意圖
1超負荷原則

使用比平常高的總訓練量有效地刺激肌肉,讓肌肉訓練而更強壯。 增加總訓練量的方法:增加重量或阻力(強度)。 增加反覆次數或回合數。反覆次數:在一重量負荷下所能作的連續次數。強度:指重量或阻力。 最大反覆次數:在一負荷下所能完成高次數,如15RM指最高可以做15次;1RM是指僅能完成1次的最大負荷(重量)。 回合或組數:在不同休息時間後所從事訓練的回合次數。總訓練量:強度乘以反覆次數何回合的訓練總合。

2漸進負荷原則

訓練過程中,肌肉會隨訓練而愈來愈強壯,因此需要調整負荷來促進肌肉的成長。

3訓練部位及順序原則

從大腿肌肉開始訓練,身體主要肌群訓練的順序。 下圖是身體主要肌群訓練的順序和運動動作範例:

訓練大腿及臀部
1
運動 / 坐抬小腿
坐於椅上,伸膝將小腿抬離地面。
坐抬小腿示意圖""
2
運動 / 坐抬全腿
坐於椅上,伸膝將整隻腿抬離椅面。
坐抬全腿示意圖
3
運動 / 握鈴半蹲(負重半蹲)
雙手負重上舉於肩上後,雙腿彎曲半蹲而後伸直,再反覆半蹲動作。
握鈴半蹲(負重半蹲)示意圖
4
運動 / 離椅半蹲
臀部離開椅子呈半蹲狀,雙手置於腰側,軀幹伸直。
離椅半蹲示意圖
訓練胸部
1
運動 / 伏地挺身
手先打直後將身體貼近地板,手彎曲再起來,在過程中,切記背、膝蓋及臀部皆要保持正直。
伏地挺身示意圖
2
運動 / 屈膝伏地挺身
膝蓋著地,運動時膝、臂和肩部成一直線。
屈膝伏地挺身示意圖
3
運動 / 引體向上
下顎過槓。
引體向上示意圖
訓練背部與臀部
1
運動 / 俯臥後抬腿
俯臥將腿自臀部下方整個抬起。
俯臥後抬腿示意圖
2
運動 / 俯臥仰背
注意:2人一組,1人操作,1人壓腿。
俯臥仰背示意圖
3
運動 / 俯臥頭和腿後抬
俯臥,雙手置於頭之兩側,將一腿和頭同時向後抬。
俯臥頭和腿後抬示意圖
4
運動 / 俯臥抬頸
俯臥於地板或墊上,雙手置臀部兩側,頸部後抬。
俯臥抬頸示意圖
訓練足部及踝部
1
運動 / 舉踵運動
選擇一張約身體腰部高度的椅子,手扶著椅子,雙腳腳跟皆著地,動作開始時,兩腳同時做墊腳尖的動作。
舉踵運動示意圖
2
運動 / 負重舉踵
負重舉踵示意圖
肩部及上臂後側
1
運動 / 雙手側平舉
雙手將啞鈴側平舉。
雙手側平舉示意圖
2
運動 / 肱三頭肌過頭平舉
雙手握啞鈴肩上伸肘上舉。
肱三頭肌過頭平舉示意圖
3
運動 / 引體向上 後頸間靠槓
引體向上 後頸間靠槓示意圖
訓練腹部
1
運動 / 仰臥抱胸 彎腰起坐
雙手抱胸,彎曲起坐時腰部離地,約30度。
仰臥抱胸 彎腰起坐示意圖
2
運動 / 仰臥起坐手觸膝
仰臥屈膝,彎曲時腰部離地約30度,雙手伸直觸膝即可。
仰臥起坐手觸膝示意圖
3
運動 / 仰臥肩部彎屈
仰臥屈膝,雙手抱胸,彎曲時肩部離地。
仰臥肩部彎屈示意圖
4
運動 / 伸臂彎腰起坐
身體前屈時腰部離地約45度,雙手伸直置於臀部兩側。
伸臂彎腰起坐示意圖
上臂前側
1
運動 / 屈舉啞鈴
雙手握啞玲彎屈肘關節,訓練肱二頭肌。
屈舉啞鈴示意圖
大腿向內側舉
1
伸展 / 大腿內側肌群
動作要領:人呈側躺狀,並將背打直,動作開始時,將靠近地板的單側大腿往外上舉起後收回即可。
大腿內側肌群示意圖
大腿向外側舉
1
伸展 / 大腿外側肌群
動作要領:人呈側躺狀,並將背打直,動作開始時,將靠近地板的大腿往外上舉起後收回即可。
大腿外側肌群示意圖
頸部伸展
伸展部位:頸部肌肉
  1. 雙手叉腰,每邊伸展程度須至微緊繃。
  2. 肩膀放鬆。
  3. 每邊停留10秒,反覆2~3次。
頸部肌肉伸展示意圖
體側伸展
伸展部位:體側
  1.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單手叉腰支撐身體。
  2. 另一手舉高,並盡量靠近耳朵。
  3. 面向前,伸展體側至微緊繃。
  4. 兩邊各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體側伸展示意圖
手臂伸展
伸展部位: 肱三頭肌、肩部肌群
  1.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
  2. 單手橫跨胸前,另一手適度扶助肘關節上方,使橫跨胸前之手靠近胸部。
  3. 雙手交換,每次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肱三頭肌、肩部肌群伸展示意圖
轉體
伸展部位:下背肌群
  1.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單手扶助腰部轉向後方。
  2. 雙腳腳尖朝前。
  3. 兩邊交替。
  4. 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下背肌群伸展示意圖
直立體前彎
伸展部位:下背及腿後肌群
  1. 雙腿合併,膝蓋微彎,上半身緩慢下彎至手能握住踝關節為止。
  2. 盡量使胸部靠近膝蓋。
  3. 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下背及腿後肌群伸展示意圖
股四頭肌群伸展
伸展部位:股四頭肌群
  1. 一手扶住牆壁或支撐物體,另一手扶住踝關節,使腳跟盡量靠近臀部。
  2. 身體保持挺直避免前傾。
  3. 左右交替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股四頭肌群伸展示意圖
前弓後箭
伸展部位:阿基里斯腱
  1. 前腳膝蓋彎曲不可超過腳尖。
  2. 後腳往後伸展,膝蓋伸直,腳跟著地。
  3. 左右交替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阿基里斯腱伸展示意圖
定義

肥胖乃指體內脂肪過多的現象。一般而言,男性體內脂肪量約佔體重10到20%,女性為15到25%,若男性超過25%,女性超過30%,則可稱為肥胖。體重過重是指超過正常體重10%以上者。

超重及肥胖的壞處:

  1. 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
  2. 影響外觀、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
  3. 降低體能和運動能力、增加成年後罹患肥胖的機會。
  4. 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運動和控制體重是一輩子的事運動時要能感受過程的愉快和舒暢;而且要鼓勵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活動機會, 使運動融入生活中。

體重控制的定義示意圖
評估方法
1適用於青少年的「重高指數法」

重高指數 = 學生體重公斤值 ÷ 學生身高公分值 ÷ 重高常數
例:一位12歲男生,查表一得知重高常數為0.248,體重40公斤,身高150公分。 重高指數 = 40公斤 ÷ 150公分 ÷ 0.248 = 1.075查表二得知為正常體重範圍
表5-1國人的重高常數:依高美丁教授等 民國75至77年台灣地區國民體位測量身高與體重50百分位值計算依重高指數評估肥胖之準則

2行政衛生署公佈成年國人標準體重計算法

理想體重計算方式:
男:(身高(公分)- 80)* 0.7
女:(身高(公分)- 70)* 0.6

超重的計算方式:
例: 王小姐身高165公分,體重60公斤,她的理想體重 = (165 - 70) * 0.6 = 57公斤
體重仍然在正常-10%~10%範圍內(參考表三)

表一
年齡(足歲) 重高常數
3 0.150 0.142
4 0.154 0.149
5 0.161 0.155
6 0.169 0.165
7 0.177 0.171
8 0.188 0.183
9 0.200 0.192
10 0.212 0.210
11 0.225 0.232
12 0.248 0.250
13 0.270 0.277
14 0.294 0.286
15 0.309 0.286
16 0.325 0.297
17 0.333 0.299
18 0.342 0.308
19 0.351 0.314
表二
重高指數 體重狀況
<0.80 瘦弱
0.80-0.89 過輕
0.90-1.09 正常
1.10-1.19 過重
≥1.20 過胖
表三
肥胖 大於20%
正常範圍 介於±10%
體重過輕 小於10-20%
瘦弱 小於20%
主要原則
  1. 肥胖的預防重於治療。
  2. 理想體重的控制計劃包括運動、飲食和行為改變法。
  3. 學生正處於發育階段,減肥時宜多於鼓勵運動,不要過於限制能量攝取,以免造成營養不良的現象。
  4. 最佳運動方式為有氧運動,因可維持較長的運動時間,不會太激烈且可以消耗較多的能量。
  5. 快走、爬樓梯、游泳、慢跑、球類運動等,都是體重控制的理想運動。
  6. 從事運動初期由於肌肉質量的增加,體重可能不會減輕, 但脂肪量會減少,因此實施運動減肥必須有耐心。
運動與節食減肥的差異比較表
運動減肥 節食減肥
1. 增加能量消耗 1. 減少能量攝取
2. 短時間較不會有減肥效果 2. 短時間即有減肥效果
3. 減少脂肪,維持或增加肌肉 3. 減少脂肪和肌肉質量
4. 促進健康,增加體能 4. 無法增進體能或健康
5. 積極鼓勵 5. 消極限制
6. 增加基礎代謝率 6. 降低基礎代謝率
7. 改善心理壓力、焦慮、沮喪、身體形象和自尊 7. 無法改善心理壓力、焦慮、沮喪、身體形象和自尊